典型病例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

文/王慧君崔雯田欣李承文

中国医院病理中心

患者,女,52岁,主因“乏力10余天,发热2天”于年1月就诊。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未予以重视,后乏力进行性加重,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便秘、肛周疼痛,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血常规:WBC2.36×/L,Hb52g/L,RBC1.60×/L,PLT12×/L,Ret1.26%,涂片分类:幼稚细胞占90%。

骨髓增生活跃,粒系比例明显增高,占有核细胞的91%,原始粒细胞增多,以异常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偶见Auer小体。红系罕见,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血小板单个散在可见。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M3?M5?请结合流式及融合基因。

过氧化酶染色(MPO)阳性率98%,阳性指数;

幼稚细胞PAS染色阳性率98%,阳性指数(备注:细颗粒弥散状,部分边缘、伪足处可见粗颗粒)。

特异性酯酶(CE)阳性率20%,阳性指数37。

提示:多颗粒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增高。

增生极度活跃(80%),幼稚细胞广泛增生,胞体较大,胞浆少,核圆或轻度不规则,染色质细,偏成熟阶段粒红系细胞广泛分布,巨核细胞少见,网状纤维染色(+),考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78.60%,表达CD34,CD,HLA-DR,CD33Bri,CD13,CD,MPOBri,部分表达CD56,弱表达CD7,CD64,CD9,CD2,不表达cCD3,cCD79a,CD15,CD11b,TDT,CD38等,符合AML表型,请结合遗传学结果。

46,XX,t(15;17)(q22;q12)[2]。

PML/RARAS型(+);AML1/ETO,CBFβ/MYH11,BCR/ABLP及P均阴性。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t(15;17)(q22;q21);PML-RARA(细颗粒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eleukemia,APL)是一种有着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临床常有严重出血且易合并DIC和纤维蛋白溶解;对化疗敏感,缓解生存期长但早期死亡率高,因此早期确诊非常重要。

APL又称AML-M3型,WHO()将APL从形态学上分为两类:粗颗粒型(经典型)和细颗粒型(变异型M3v)。FAB分类根据颗粒的大小将APL分为:①M3a(粗颗粒型):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染深紫色,可掩盖核周围甚至整个胞核;②M3b(细颗粒型):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易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③M3c(微颗粒型):少见,易与其他类型AML混淆。细胞化学特点是:MPO染色为强阳性,近25%的患者NSE染色弱阳性。细颗粒型虽然从形态学上看胞浆内少颗粒或无颗粒,但MPO亦呈强阳性,PAS染色为细颗粒弥散状,但部分细胞在边缘、伪足处仍可见粗颗粒,这也是APL细胞化学的重要特点之一。骨髓活检多增生极度活跃。

APL典型的免疫表型为表达CD,不表达CD34,HLA-DR,CD11a,CD11b,CD18,均匀一致地强表达CD33,CD13为不均一表达,CD15和CD65常阴性或弱阳性,而CD64和CD9常阳性,MPO为强表达;细颗粒型APL常部分表达CD2和CD34。

细胞遗传学检查APL的染色体易位均累及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t(15;17)易位或分子生物学检查PML-RARA阳性者为典型APL,非典型APL显示为少见的PLZF-RARA、NUMA-RARA、NPM-RARA、Stat5b-RARA、F1P1L1-RARA、PRKAR1A-RARA、BCOR-RARA等分子改变。FISH可快速报告,利于尽早靶向治疗。

经典的APL诊断相对容易,但某些情况下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①细颗粒型APL与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细颗粒型APL胞浆内少颗粒或无颗粒,核多呈双叶状,形态上易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但一般来说APL的细胞胞体比单核细胞偏小,核多偏侧,虽然绝大多数细胞为少颗粒或无颗粒,但仔细辨认还会发现有少数细胞有多颗粒现象,细胞化学PAS染色可见粗颗粒分布在细胞边缘及伪足处。细胞化学和流式MPO均呈现强阳性,而单核细胞多为阴性和弱阳性,此外单核细胞HLA-DR多为阳性,而APL则反之,细颗粒APL常同时伴有CD34和CD2阳性。

②APL与CD34-HLA-DR-AML的鉴别:约20%的AML不表达CD34和HLA-DR,其中50%为APL,而另外50%多数为核型正常的AML伴NPM1突变,但形态学上后者为原始细胞,流式上白血病细胞亦位于CD45/SSC图的原始细胞位置,SSC不大。

本病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颗粒型),细胞形态学上虽然描述为原始粒细胞增多,以异常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但还是不能确定M3还是M5,细胞化学显示MPO阳性率及阳性指数均较高,少数细胞显示强阳性,这与单核细胞特点不符,此外PAS染色可以见到少数细胞边缘及伪足处有粗颗粒,这也是APL特点之一,因此如果把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结合起来,对M3诊断的把握就会更大一些。流式免疫表型上,由于SSC无明显增大,且CD34和HLA-DR阳性,因此没有首先考虑APL,但仔细分析抗原表达情况,CD33均匀一致强表达,且伴有HLA-DR阳性,一般首先考虑单核细胞,但MPO表达过强,这与单核细胞不符,此外CD2弱阳性,CD34/CD2表达是M3v的一个重要特点。此外M3v还有一系列特征:PML-RARA融合基因多为S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偏高,且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也较经典型明显增高,本病例除了白细胞数不高外,其他两项都符合,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典型的细颗粒型APL病例。

文献报道伴有CD34/CD2表达的APL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高,早期死亡率及复发率高,总体生存率低,因此预后较差,本例患者同时还伴有CD56表达,也是APL的不良预后因素。因此熟悉和掌握APL(细颗粒型)的诊断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bing120.net/bxbtl/6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