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4659.html
导语: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叶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饮茶、品茶,以茶修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沏茶、泡茶,学习礼法,成为一种优雅的茶文化。喝茶可以静心、静神,修身养性,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追求。
出品人:矾都说文化
1.日本的茶
抹茶和煎茶是日本茶叶的代名词,抹茶是在唐朝时传入日本,而煎茶是在宋朝时传入日本,“抹茶”和“煎茶”这两种品茶方式,也是多年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而现在这两种概念在中国几乎找不到了,唐宋茶文化最终沉淀在日本文化中,并演变出了日本的“茶文化”。
2.日本茶文化起源。
最早喝茶不叫喝茶,叫“吃茶”,是和尚用来集中自己思想的一种修行手段。日本有个和尚叫最澄,在唐朝时,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回到日本时,把中国的茶叶籽带回去栽种,成了日本种茶第一人。同行的还有个叫弘法的和尚,回国后给当时的天皇写了一信封,信中写道:“茶汤坐来,乍阅震旦之书”,意思是坐着喝茶,阅读从中国带回的书,是日本有记载的最早喝茶的记录。镰仓时代,日本高僧荣西,总结了在中国学到的茶的加工方法,写了一本饮茶著作,叫《吃茶养生记》,中国茶文化也是在那时候,在日本民间传播开来。而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出了一个茶艺大师,叫千利休,对日本茶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和、敬、清、寂”四个字,日本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最终形成。
3.日本人的“三杯茶”
茶在最初传到日本时,是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能享用,我们这“三杯茶”的故事,正是从丰臣秀吉开始说起。
日本有一个武将,叫石田三成,是丰臣秀吉的家臣。他小時候寄居在寺院里,有一天丰臣秀吉经过这间寺院,因为天气很热的原因,丰臣秀吉就叫当时还是个小和尚的石田三成,端茶给他喝。
石田三成先用一个大杯子,给丰臣秀吉端了一杯常温的茶,丰臣秀吉喝完后,又要再来一杯,于是,石田三成又端来了一杯茶,杯子比第一杯小,茶是温热的,丰臣秀吉一样喝完后,又要了一杯。第三杯茶,石田三成便换了一个小杯子,端上来的,是一杯热茶。
这三杯茶,有什么用意,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杯茶,由于丰臣秀吉当时口渴,石田三成用大杯子,端上来一杯常温的茶,是让丰臣秀吉解渴。
第二杯茶是温热的,是希望丰臣秀吉能享受茶的味道。
第三杯是热茶,则是希望丰臣秀吉能坐下来,慢慢品尝茶香。
丰臣秀吉并没有要求石田三成这样做,但对石田三成的用心,他却极为赞赏,石田三成也因为这“三杯茶”,得到了丰臣秀吉的赏识,并最后成了丰臣家族的重臣。
石田三成遇到丰臣秀吉,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能主动结合实际情况,并依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给丰臣秀吉端上了三杯大小不一、温度有别的三杯茶,这就是职场人所应该具备的“观察力”、“判断力”及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日本人的“茶”人生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两个日本人的故事。
一次出差开会,社长忘记带苹果手机的充电器,在他手机没电时,随行的一位员工,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苹果充电器递给了社长。员工用的明明是安卓的手机,包里为什么揣着苹果的充电器呢?于是社长就很好奇的问了这名员工原因,员工说:因为我平时有注意到社长您用的是苹果的手机,所以想出差的时候,您可能会用到,所以就从公司带出来了。
另一个故事是,社长和秘书一起下楼拿包裹,因为他们的办公区在五楼,下楼取完包裹后,社长因为有事耽误了一分钟,就叫秘书先拿着包裹坐电梯回到了五楼。社长事情办完,要去搭电梯时,发现电梯停在五楼,迟迟没下来。于是社长回到五楼后,把人力资源主管叫来,给他换了一个新的秘书。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有疑问,秘书的问题出在哪了?
原来社长是这么对人力资源主管说的:“这个秘书,只想到了自己,没有考虑到别人。他知道我在一楼马上要上来,在他走出五楼的电梯时,如果能按下电梯1楼的按钮,让电梯到1楼等我,我就不用在楼下等那么久了。”
结束语:日本茶道,讲的是“和敬清寂”。和,是人和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敬,则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朋友的敬爱;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由清而静,就是所谓的“静寂”,意在不受外界干扰,内心沉寂下来好好思考,从而使人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古代中国人也许也是这样品茶的,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