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重要免疫抑制病,呈全球流行,是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威胁。由于突变积累、基因重组和节段重配,IBDV新的毒株不断出现,传统的描述性分类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需要,所以新的IBDV基因型分类方法的制定非常必要。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笑梅团队基于对IBDV基因组两个节段的综合分析,提出了IBDV基因型分类方法。相关结果以“Animprovedschemefor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genogroupclassificationbasedonbothgenome-segmentsAandB”为题在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年5期正式发表。IBDV传统上分为经典株、变异株、超强毒株和弱毒株。这种传统的描述性分类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涵盖新出现毒株的分子特征。IBDV基因组分A和B两个节段,在IBDV的遗传演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之前的IBDV序列分析多集中于A节段,不能全面反映IBDV的分子特征。本研究提出了更系统的IBDV基因型(genogroup)分类方法:1)基于A节段编码的VP2高变区,IBDV可分为A1~A8以及AII九个基因型;2)基于B节段编码的VP1的B-marker,IBDV可分为B1~B4以及BII五个基因型;3)传统的经典株、变异株、超强毒株和弱毒株分别归类于A1B1、A2B1、A3B2和A8B1基因型;4)新出现的毒株可随时补充进该系统,新近流行的IBDV新型变异株为A2dB1基因型;5)不断出现的节段重组病毒利用该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义和命名。本研究对于IB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硕士研究生王雨龙为本文第一作者,祁小乐研究员和王笑梅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王笑梅研究员团队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参考实验室。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YFE)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DC)等项目的共同资助。点击链接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