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宁向东老师在得到开设了管理课程,我曾经读过一些,知道了所谓的管理,就是破局。什么是“局”?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事儿”,人活着就会遇上事儿,把事儿了了,就是破局,也就是管理了。
其实,在接触宁老师的课程前,我读过许多许多与管理有关的书籍,那些书摞起来,得超过我半个身高。然而,我并不认为我懂了管理,更不敢说自己会管理。
01
前一阵有简友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我特别的同情,但我并不赞成。其实,对高考制度的批评,几乎从它一出现就伴随左右,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
去年秋末的一个傍晚,赶火车的空闲,我去了江南贡院,看到科举博物馆,里面有孙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这里讲的“中国的考试制度”主要是指科举制。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证明考试制度的“绝对正确”,我想说的是,人本身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弄出来一个谁都觉得好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科举要求的八股文,被我们批判了一百多年,但是想想现在的考试大纲,自己不笑话自己吗?
我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我支持高考制度。反对的,请拿出具体措施(哈哈,我学学那个唱的不好你来唱的论调)。导播,把这一小段掐了哦。
又想起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对于武装力量的掌控方式。
能统领士兵打仗的将军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可是能调动军队的枢密院,又没有统领士兵的权力,互相制约。军事力量的一半,驻扎在京城附近,剩下的一半,分驻全国各地。地方长官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是文官,他可以调动军队,武官是副职,需要听命于文官(比如《水浒》里面清风寨的寨主刘高是文官,不会打仗,而小李广花荣会打仗,却只能做二把手)。
老赵这么安排,自有他的道理。从安史之乱,到后来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乱成一团,大抵是因为地方上有兵权的原因。他能黄袍加身,也受益在此。
老赵看似吃一堑长一智,但是从结果来看,后来的檀渊之盟,靖康之耻,甚至岳飞的死,都和这种制度安排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不能站在一千年以后嘲笑老赵不明智,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十全十美真的是不能(最起码极其不容易)做到。
老赵管理的是国家,所运用的管理学智慧,其实也在宁老师课程里面。当然,宁老师侧重点在于企业管理。
吃一堑长一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几乎是人人都认可,也都在躬身实践的。
02
刚招聘过来没几天的工人同志,居然就要辞职,辞职的时候,居然把工作服穿跑了,实在让我生气,一套工作服七十多呢,吃这么大的亏让我寝食难安。
吃了这“一堑”,我抓紧颁布决定:以后凡是新入职员工,领取工作服需要从工资里面扣除其价值,并且这个价值,要按照零售价格计算,定为一百二十元。
实习期满留用,该款项返还职工,若在实习期内主动辞职,该款项不返还,若被我辞退,返还一半。这是我的“一智”。
有一个技术员,试用期六个月,我在五个月零二十八天告诉他,他能力不足,不能留用,居然还要跟我要加班费,让我很头疼。
五个月零二十八天的试用期间,他确实加班了许多次,累计折合工作日达到了三十七天零三小时半。这样算下来,虽然是按照试用期工资计算,也要差不多三个月的数额,让我不但心疼,而且肉疼。
可是又不能不给,他有加班证据,还威胁我说不给加班费就去法院仲裁,没办法,我只好含泪签字,给了钱。又让我吃了一个更大的“堑”,难过的我三天没吃饭。
不行,我要长一智才可以。
好的,颁布决定。
新招聘来的技术员,在劳动合同之外,我逼着他们签订一个书面说明,里面要求他们承诺,所有加班都是无偿的,是作为技术员理应承担的义务劳动。哈哈,这下好了,让你们捣乱。
这个书面说明,签订的时机经过了我认真考虑,刚来的时候是不合适的,那时候只能签订劳动合同,等他们上班十来天才拿出这个说明,让他们骑虎难下,就算眼含热泪也只能答应。
我是不是很聪明?你们看到这里一定要表扬我哦。
不过有一件事情我不太理解,那些新来的技术员,在签订这个书面说明的时候,居然都笑嘻嘻的,没有一个眼含热泪的情况发生,让我大失所望。
还有个员工,非常可笑。他说家里有困难,不能长期出差,还跟我谈什么心情不好会影响工作效率。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你心情不好,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吗?
我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考虑到我高高在上的身份,不跟他一般见识,只好从管理学的角度跟他说,心情不好是可以自我调节的,这么大人了,应该学着调整心情,最起码可以学学孔乙己,事情就没有了。
我这么一说,看得出来彻底打动了那个员工,他感激涕零的说着感谢走了。
03
把身份转换回来,我继续做那个码字的昌平老刘。
看过一些博弈论的知识,感觉非常难懂,虽然也花了些功夫,但是自我评价,连入门级别都谈不上。
但是作用还是有的。最起码我知道,这个世界是动态变化的,当我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下结论。
其实,博弈论的知识,老祖宗也是一样的传给了我们。比如刻舟求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田忌赛马,曹刿论战,其实都把博弈论贯彻的非常到位。
站在管理学角度,博弈论最有意思的体现,就是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政策制定,是必须且必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制定政策与规矩,必须尽可能考虑全面,充分认识到这个政策可能产生的对策是什么,尽量的减少那些对策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才能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政策。
那些签署无偿加班协议的技术员,大家的对策非常一致:我们不加班。
04
再回头说一下吃一堑长一智。
吃一堑长一智,是非常高明的生活态度,也是进步的必由之路。但是进步有前提,就是真的明白自己吃了“堑”。不过,喜欢把活鱼摔死再卖的老王,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吧?我不厚道的祝福一句: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