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颖魏辉单位:中国医院来源:白血病·淋巴瘤,,28(10):-.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具有分子学和临床异质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以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发展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文章对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中所做的部分工作进行了回顾。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类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外周血及其他组织中的异常克隆细胞增殖和分化,并破坏正常造血。AL作为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AL的发病机制及生物特征多样性的认识更加深入;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改进。在传统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基于发病机制的分子药物靶向治疗以及细胞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使部分类型的白血病的疗效发生了显著改善。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作为我国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自年成立以来,为我国血液病的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AL的发病机制、预后分层研究、"中国特色"的化疗方案的制订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治疗细胞研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现将部分成果回顾总结如下。
1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探索
年,血研所杨崇礼教授等通过分析建院两年来收集的例白血病,首次通过简单的瑞特染色方法定义了一种新的白血病类型,即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该类白血病的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一般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此后出现明显的出血和发热;肝脾大较轻,易出现髓外浸润,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浸润。更重要的是,骨髓中幼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按照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原则将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定义为AML-M2b,这一类型白血病的发现比国外早了12年[1]。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伴t(8;21),并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王建祥教授团队对AML1-ETO融合基因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AML1-ETO融合蛋白的ETO部分可以募集转录抑制复合物,包括N-CoR、mSin3A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导致AML1调控的造血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阻止,抑制了造血细胞正常发育,形成了前白血病状态[2]。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可诱导AML1-ETO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凋亡[3]。后续研究发现AML1短型变异剪接体AML1a可抑制AML1的功能,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4]。随后研究进一步发现AML1-ETO可抑制pig7的表达;在AML1-ETO白血病中外源性表达pig7,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并增强对化疗的敏感性[5,6]。这一系列发现对于AML1-ETO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另一类AML,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也有新的发现。在约98%的APL患者中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但与此同时RARα也可与其他的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年,王建祥教授团队在Blood上首次报道了1例APL患者携带t(3;17)(q26;q21)、t(7;17)(q11.2;q21)复杂染色体重排,形成了TBLR1-RARα融合基因[7]。TBLR1-RARα融合蛋白可形成同源二聚体,进而募集转录抑制复合物,从而抑制RARα调控基因的转录。而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后,TBLR1-RARα蛋白及其相应的转录抑制复合物可被降解,导致RARα靶基因激活,诱导细胞分化,从而阐明了此类型APL对ATRA的治疗反应[7]。TBLR1-RARα是当时国内外报道的第10种RARα相关融合基因。
2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的探索
血研所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探索与实践。年,血研所相关专家认为CML为肝实证,可采取"泻肝经实火"治则,用"当归芦荟丸"治疗。年至年间,共69例CML患者纳入研究,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证实靛玉红是中药复方当归芦荟丸治疗CML的有效成分。年至年间,血研所相关专家继续探索了靛玉红的疗效,25例CML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其中48%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36%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这是国内外首次关于靛玉红治疗白血病的报道,具有独创性。与传统的化疗药物马利兰相比,靛玉红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且对骨髓和免疫系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CML的良好效果使其一经报道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南京白癜风皮肤病研究所怎样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