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金8千却是月光族,最愚蠢的错误是不该把儿媳妇当女儿疼爱
张阿姨今年已经64岁了,在儿子家已经居住了9年之久。
张阿姨是一位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曾担任高级职称,每月的退休金为元。
曾经,张阿姨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是一名生意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性格和其他方面的差异,加上丈夫常年在外出差,很少能在家陪伴张阿姨和孩子,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淡漠,最终选择和平分手。
离婚时,他们商定张阿姨带着儿子继续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儿子由她抚养成人。
自此,张阿姨和儿子成为了互相依靠的伙伴。她全心全意地培养孩子,期待着他尽快成长起来。
孤身一人的生活令张阿姨感到孤独。她曾想过再找一个伴侣,但在和几位异性接触交往后,她发现彼此之间的心思很难沟通。
张阿姨不愿意再经历那种充满矛盾的再婚生活,于是她关闭了感情的大门,选择安静地过着日子。
之前,张阿姨的工资并不高,只有五六千块钱,后来才逐渐涨上去。
因为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又供孩子读大学,所以张阿姨没有多少积蓄。
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县城,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起初,儿子的工资只有多块钱。张阿姨知道,让儿子独自买房很困难。但由于家里没有多少积蓄,她感到很无奈。
张阿姨的房子有平米,她和儿子商量好,决定重新装修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以备将来用作儿子的婚房。
儿子上班两年后,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也在县城工作的姑娘。
姑娘知道儿子是单亲家庭后,并没有表示介意。张阿姨的儿子阳光帅气,还是暖男,姑娘非常满意。
当儿子向姑娘提及未来要和母亲一起生活时,姑娘也非常欢迎。
她知道张阿姨的工资不低,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而且,一家人聚在一起生活会更热闹。此外,她相信张阿姨在生活中会给予他们帮助,有人照顾着是件好事。
儿子结婚后,张阿姨便顺理成章地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
张阿姨在55岁时退休。退休后,她全心全意地在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张阿姨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她认为儿媳妇进了家门,就应该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去疼爱她。
张阿姨的退休金达到了元,虽然不算多,但她从不吝啬花钱,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她觉得,为了孩子,再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每当季节更迭时,张阿姨都会带着儿媳妇去服装店挑选心仪的衣服。
从前,儿媳妇购买的衣服价格大多在一两百元之间。但自从进入张阿姨的家庭后,儿媳妇的品味逐渐提升。张阿姨每天都会打扮得优雅得体,渐渐地,儿媳妇也受到了张阿姨的影响,变得优雅有品位。
张阿姨购买给儿媳妇的衣服每一件都不低于六七百元。她告诉儿媳妇,衣服可以少买几件,但每一件都必须是精品,这样穿在身上才能展现出气质。
张阿姨花了多元买了一件奶油色的羊绒大衣给儿媳妇,款式时尚大方。儿媳妇穿着它去上班,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夸赞。
儿媳妇自豪地说:“这是婆婆给我的。”同事们都羡慕她有这样好的婆婆。当儿媳妇把这些话告诉张阿姨时,张阿姨心里也感到非常满足,她觉得为儿媳妇花的钱都是值得的。
儿媳妇喜欢吃车厘子,但她觉得价格有些贵,很少自己买。张阿姨知道后,经常买车厘子给她。每次花费两三百元。其实,张阿姨自己也喜欢吃酸酸甜甜的车厘子,但她舍不得自己吃,都留给了儿媳妇。
在内心深处,张阿姨真的将儿媳妇视为自己的女儿,决心好好疼爱她。
儿媳妇的出身是农村,过去常舍不得花钱,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父母。张阿姨心知肚明,但支持儿媳妇孝敬父母。
每当儿媳妇回娘家时,张阿姨都会去市场上买排骨、牛肉和水果等好吃的,让她带回去给家人。
在节日来临之际,张阿姨不仅给亲家准备礼物,还额外给亲家的孩子买几件新衣服,再放进一个大红包,让儿媳妇带回娘家。
张阿姨认为和亲家是最亲近的关系,既然孩子们已经组建了家庭,双方的父母也应该互相关心。
不过,张阿姨有时会感到有点奇怪,每次给儿媳妇买了那么多礼物带回娘家,但每次回来儿媳妇都是空手而归。不过,她并不在意,觉得自己家里也不缺那些东西,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就多帮帮他们吧。
张阿姨正在努力学着成为一名好婆婆。她知道,想要维系好婆媳关系,自己必须要先全方位地付出。她把自己8多块钱的退休金全部花在了儿子一家身上,成了个月光族。
她与儿子一家同住,不仅在花钱上非常大方,还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
每当儿子和儿媳妇下班后,张阿姨早已把饭菜和餐具都准备好了,甚至差一点就把筷子递到儿媳妇的手里。
儿媳妇爱吃的菜,张阿姨很少动筷子,都是把盘子推到儿媳妇的面前让她先享用。
饭后,儿子和儿媳妇一推碗筷就去客厅看电视或者玩手机。而张阿姨则独自一人在厨房里洗着一大堆碗盘。
张阿姨感到越来越疲惫了。除了照顾孙子,她还要像以前一样照料整个家庭的饮食起居,渐渐地,她开始有些吃不消了。
每次吃完饭后,儿子就带着孙子下楼玩去了。张阿姨多么希望儿媳妇能一起帮忙收拾桌子,洗洗碗筷,让她歇一歇啊!
但是儿媳妇仿佛认为洗碗洗盘是张阿姨的专职工作,从不伸手帮忙。
张阿姨一直以为把儿媳妇当做女儿疼爱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实并非如此。
日子一久,张阿姨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矛盾逐渐显现。
张阿姨觉得既然她对儿媳妇像对待女儿那样疼爱,遇到她看不顺眼的事情,就想说说。
比如,看到儿媳妇晚上叫外卖,张阿姨会提醒晚上吃外卖不好消化,对肠胃不好,你们饿了的时候可以喝包牛奶,吃点水果。
儿媳妇的表情就有些不高兴了,她说年轻人喜欢吃外卖。
有一次儿媳妇给她妈妈买了一双皮鞋,花了多块钱。
张阿姨看到后忍不住说,你给你妈妈买的皮鞋太贵了呀,她在农村穿这多块钱的皮鞋沾上泥巴,就糟蹋了呀。你不如给你母亲买双二三百块钱的皮鞋,然后把剩下的钱给她,让她平时补贴家用的。
张阿姨感到自己说的都是实话,她的意思是让儿媳妇学会节俭持家,不要过于注重排场。农村老太太穿块钱的皮鞋确实有些奢侈,而且张阿姨自己的皮鞋都才二三百块钱。
张阿姨并不是因为嫌儿媳妇乱花钱,但儿媳妇却觉得张阿姨在嫌弃她给娘家花钱太多。
儿媳妇气得满脸通红,把鞋子一摔,气呼呼地说这是我用自己的工资买的,轮不到你来说三道四。
张阿姨被儿媳妇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感到非常委屈,因为她的本意根本不是嫌儿媳妇给娘家花钱多,可儿媳妇却这样怼她,让她下不了台,让她感到非常难过。
有时候儿媳妇会大声呵斥孩子,张阿姨会劝她平心静气地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素质有涵养的孩子。但儿媳妇却嫌张阿姨插手她教育孩子,把卧室门一甩就不出来了。
儿媳妇吃完饭就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张阿姨觉得这样对肠胃不好,提醒她稍微活动一下,不要去躺在床上容易长肉。然而儿媳妇却认为张阿姨多管闲事,气呼呼地继续玩手机,不搭理张阿姨。
张阿姨觉得自己的好意根本得不到儿媳妇的理解。
儿媳妇喜欢网购东西,家里经常堆满了快递纸箱。每隔几天,张阿姨就要抱一堆纸箱子扔到垃圾桶里。
张阿姨感到很心疼,因为她发现儿媳妇购买的一些东西并非必需,有些是可有可无的。尽管如此,儿媳妇还是购买了这些东西。
张阿姨无法忍受这种情况,她对儿媳妇说,你们的工资不高,不能随意花钱,要学会合理支配,不能乱花钱。看看你们购买的这些快递,有很多都是不必要的,这样会浪费很多钱。等孩子长大后,生活的开销会更多,你们要好好储蓄。
儿媳妇再也无法忍受了,她和张阿姨大声争吵起来。
儿媳妇说你管得太多了,我吃外卖你要管,躺床上玩手机你也要管,我购买快递你又嫌我花钱乱。你到底想要什么?
面对儿媳妇的愤怒,张阿姨感到非常委屈,无法开口。她回到自己的卧室,默默地流泪。
张阿姨心想,这么多年来,她对待儿媳妇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呵护,但儿媳妇却毫不领情。尽管自己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出于对儿媳妇的关爱。然而,儿媳妇不但不理解,还大声吵闹,这样的态度让张阿姨感到非常委屈。
张阿姨一时冲动想要去养老院,过自己的生活。她拥有足够高的退休金,完全可以选择高档的养老院。
在养老院里,她可以得到优质的生活服务,但也意味着没有亲人陪伴。她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心里很为难。与其把钱花在养老院,不如花在儿子家,这样还能帮助儿子家庭。
将来如果身体不好,就需要雇佣护工。但如果护工态度不好,又该怎么办?张阿姨越想越害怕,决定放弃去养老院的念头。
张阿姨开始反思自己与儿媳妇之间的矛盾。她意识到,自己一直把儿媳妇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宠爱,导致二人之间缺乏一定的距离感。张阿姨觉得自己对儿媳妇如此付出,包括付出金钱和劳动,儿媳妇就应该听从自己的意见。但这种想法是否合理,张阿姨开始思考。
儿媳妇和张阿姨之间产生了矛盾,主要是因为儿媳妇不总是按照张阿姨的期望去做事情。
张阿姨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过于天真了。她把儿媳妇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但儿媳妇并没有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因为张阿姨没有生养过她。从儿媳妇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把张阿姨当作自己的母亲呢?
经过一番思考,张阿姨开始理解儿媳妇的想法,不再对她生气。
张阿姨想通了,她长长地叹了口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她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把儿媳妇当作朋友来对待!
她意识到不能再把儿媳妇当作自己的女儿,以后要和儿媳妇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且尊重她。
言行一致,从那以后,张阿姨彻底改变了自己。
张阿姨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唠叨家常事,而是更多地忙于自己的事情。有时她会和老朋友们出去吃饭聚会,有时也会出去旅游几天。
当家里有人的时候,张阿姨也不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会在自己的卧室里用手机追剧,或者到楼下散步。
儿媳妇好像也察觉到了张阿姨的这种突然变化,开始默默地观察她。她可能在想,为什么张阿姨会突然改变那么多呢?
慢慢地,儿媳妇开始感受到了张阿姨的客气和疏远,这正是张阿姨想要的效果。
张阿姨已经把儿媳妇当作朋友对待,希望儿媳妇也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她,这样大家才能和睦相处。
每当吃完饭时,如果儿子不在家,张阿姨会客气地对儿媳妇说:“麻烦你帮我把碗洗一洗好吗?我有些累了。”
儿媳妇听到张阿姨让她洗碗有些惊讶,不过张阿姨说得很客气,她也不好意思拒绝。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帮忙收拾了碗筷。
渐渐地,每次吃完饭后,张阿姨都会起身带着孩子玩耍,儿子和儿媳妇就一起收拾碗筷。
张阿姨感到非常欣慰,终于可以稍作休息了。
儿媳妇吃外卖时,张阿姨也不多言,装作没看见。但在开心的时候,她会建议儿媳妇吃完外卖再吃点水果,这样会更舒服一些。儿媳妇对婆婆态度的改变感到惊讶,也会对她微笑道谢。
张阿姨觉得既然把儿媳妇当作朋友,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经常给她买东西了。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能一方只给不求回报。
好一段时间以来,张阿姨没有再给儿媳妇买衣服了,而儿媳妇也不好意思开口让张阿姨花钱。
最终,在儿媳妇生日那天,张阿姨觉得是时候表示一下了,她只花了一百多块钱买了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
儿媳妇接过鲜花非常高兴,没有嫌礼物少。过了几天,儿媳妇竟然也给张阿姨送了一件礼物,那是一条淡绿色的丝巾。
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前些年张阿姨给儿媳妇买了那么多东西,儿媳妇都没有给她买过一件礼物,现在儿媳妇知道回报婆婆了。
到了过年的时候,儿媳妇又要回娘家送礼物,张阿姨什么东西都没有给亲家买,她觉得以前自己对亲家付出的够多了。她只是对儿媳妇说,给你父母问个好祝他们新年快乐,儿媳妇点点头说谢谢妈妈。
儿媳妇从娘家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了不少东西,有两只大公鸡,还有一箱土鸡蛋。儿媳妇说这是她母亲送给张阿姨吃的。
张阿姨心中非常欣慰,以前自己每年都要花几千块钱给亲家买东西,还给他们红包,亲家从来没有回过一分钱的礼物,现在自己不给他们买东西了,竟然主动送给她礼物了,这都是因为她和儿媳妇之间保持了距离。
张阿姨就这样和儿媳妇客客气气地交往着,她们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的矛盾。
张阿姨非常庆幸,多亏她及时改变了和儿媳妇的关系,不再把儿媳妇当做女儿去疼爱,而是当做朋友那样去相处,这才让她们有了和谐的婆媳关系。
看来人与人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感和恰当的分寸是非常有必要的。婆媳之间走的太近,肯定会有摩擦的。合适的距离感会让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包容。
我非常赞同张阿姨把儿媳妇当做朋友去相处对待,事实证明,这件事张阿姨的确是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