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韩琦画像
曾三朝为相的北宋名臣韩琦,晚年出任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一把手时遇到了一桩棘手的男女作风案。事情大致是:大名府通判(二把手)有个女儿,与签判(三把手)的儿子平时有来往,相互有意。大约是通判大人平日看管得紧,两个年轻人没有机会做出过分举动。一次,通判去辖下的市县巡察。由于他要跑遍几个县,在外时间比较长,就给了两位年轻人可乘之机。一天,趁通判家中无人,签判的儿子翻墙进屋与通判的千金幽会。激情之下,二人行了男女之事,被通判夫人抓了个正着。通判夫人既羞又急,丈夫出差在外,此事又不好与其他人商议,情急之下她把这对男女送到州府,要求韩琦秉公处理。男女偷情是棘手的案子。韩琦毕竟阅历过人,他稍一思索,告诉通判夫人:“此事不宜闹大,否则双方名声都要受到影响;也不能听之任之,不然要出更大的乱子。既然这两孩子彼此有意,让他们光明正大地成婚,此事也就掩饰过去了。”通判夫人想想,只好同意。令人意外的是,两人结婚的当日,韩琦还拿出50万文铜钱作为女方的助嫁费。50万文是个什么概念?差不多可以买到一个小妾了。此前韩琦在定州主政时,有个门客因逛青楼晚归被门卫告发;韩大人不怪罪,看他单身无人照顾,特派手下去京城花万文给其买了一位小妾。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对未婚男女之间的偷情,韩琦抱有成人之美的开明态度。
南宋度宗时的副宰相马光祖也乐于资助偷情的小男女。马光祖任京口(今镇江市京口区)知县时,境内有个读书人翻墙与未婚女子偷情,事发被扭送官府。得知案犯是个读书人,马光祖审理时把断案改为当厅面试。参考《孟子?告子下》一文,他出了一道题“踰墙搂处子”,让那人现场作诗以考察其学识文采。这个读书人毫不胆怯,提笔就写道:
花柳平生债,风流一段愁。
踰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
谢砌应潜越,韩香许暗偷。
有情还爱欲,无语强娇羞。
不负秦楼约,安知汉狱囚。
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
马光祖看此人才思敏捷,且用情深切,便有心成全二人。于是,他当场作一首《减字花木兰》作为判语:
多情多爱,还了生平花柳债。
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不妨。
杰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
烛影摇红,记取媒人是马公。
从这首词来看,马光祖才情一般,但其精神可赞。除官宣将女子配给那读书人外,还赠给二人助嫁费30万文。马光祖生活的时代已是理学盛行的南宋后期了,如此举动尤其难能可贵。
王刚中也有同样的举动。王刚中是南宋高宗时的探花,宋孝宗的老师。他担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知州时,到延平县视察工作,发现该县正在处理一件男女风化案。男方名叫陈彦臣,女方名叫连静,二人偷情时被女方母亲发现并被送至县衙,县令以“和奸罪(自愿偷情)”将二人关进了大牢。王刚中翻阅案宗,发现这对情人都自称喜读诗书,便分别以“题竹帘”和“蝴蝶入蛛网”为题让他们作诗。二人很快将诗作呈上,王刚中读后非常满意,也当场题诗一首:“佳人才子两相宜,置福端由祸所基。永作夫妻谐汝愿,不劳钻穴隙相窥。”意思是说:你们佳人才子非常般配,我现在判你们成为夫妻,了却你们的愿望,从此不必钻墙逢彼此偷偷相望,这正是因祸得福啊!王刚中的这首诗叫《陈彦臣连静女案判词》,被后人收录到《全宋词》中。
事实上,这几个案子的判决结果违背了宋朝律法精神。宋律规定:未婚男女偷情,“徒一年半(监禁并劳动改造)”。而韩琦、马光祖、王刚中都认为,当事人是两情相悦,又与人无害,何不就此成全一段美满姻缘?从这几件案子的处理结果看来,对未婚男女的越礼举动,宋代文人的脑子毫不迂腐,甚至还透着一点儿敢于担当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