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急性白血病混淆的罕见病,有什么特异性

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cellleukemia,MCL)又称为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约占恶性肥大细胞肿瘤的15%。

但因其罕见,在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及症状,又与急性白血病相似,所以很容易与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急变或伴骨髓嗜碱粒细胞增多的AML混淆。

那么,面对MCL有什么相应的诊断策略吗?有哪些特异性表现可以作为诊断的突破口吗?以下临床病例可为您详细解答:

////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59岁。反复腹泻、乏力、皮疹、消瘦1年;面色黝黑,贫血貌,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不大,B超示脾脏肿大,肋下7cm可触及,肝脏肿大,肋下2cm可触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2×/L,红细胞计数1.64×/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计数×/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2%,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2%,分类不明细胞42%,原始细胞1%,有核红细胞2个/个白细胞。

初步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二系增生受抑,巨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散在或小簇可见。髓片中分类不明细胞约占79%,散在或成堆分布。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胞核圆或不规则,可见单个核、双核、分叶核,部分胞核中可见核仁,胞质中充满深紫色大小不一的颗粒。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OX(-)%;PAS(-)10%,(+)14%,(+++)76%;NAS-DCE(+)%;甲苯胺蓝染色(+)%;

图1骨髓染色

基因检测:骨髓KIT基因FC突变。

骨髓活检:骨髓象提示造血组织增生明显活跃,未见幼稚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和聚集。可见一类细胞弥漫单一性分布,胞体小,胞质少,胞核呈圆形的细胞异常增生。巨核细胞数量大致正常,胞体中等,核有分叶,散在分布。骨髓间质骨小梁规则,未见明显纤维化。

该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D34(-),C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显示粒系细胞阳性。

综上分析考虑肥大细胞(mastcell,MC),提示MCL可能。

流式检测方案及检测结果:

以所有WBC设门,异常细胞比例约占61.1%,该群细胞CD45强表达、SS中等、FS较大,强表达:CD9,CD33,CD;表达:CD2,CD13,CDc;不表达:CD3,CD4,CD5,CD7,CD19,CD56,CD11b,CD15,CD14,CD64,CD,CD25,CD34,CD38,HLA-DR,CD,MPO,CD79a,cyCD3

图2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以上数据来自Navios流式细胞仪采集,Kaluza软件分析)

病例分析与诊断策略:

参考*****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MC。

总结与思考:

急性肥大细胞白血病很少见,容易与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急变或伴骨髓嗜碱粒细胞增多的AML混淆。在免疫表型上、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bing120.net/bxbfl/6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