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十个习惯上

在过去的管理效能提升培训中,我从很多学员身上发现一个规律:上完课以后,即使有了正确的认知,掌握了实用的方法,但如果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过多久就又打回原形了。只有那些把认知和行为固化为习惯的人,最终才能真正炼成高效能人士。

为什么习惯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杜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人类行为中大约有45%源于习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习惯的定义,尽管这个词儿我们再熟悉不过了。韦氏词典关于“习惯”的定义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一个人以规律、重复的方式做的事。

本文就来聊聊,如果想成为高效能人士,有哪些习惯需要重点培养?

一共有这10个高效能习惯:计划、专注、记录、守时、确认、健身、早起、阅读、写作、复盘。

这是我多年来通过以下3个渠道总结出来的:

1、在过去20年的企业管理经历中,我注重去观察大量的员工案例:哪些习惯,将带来工作绩效的显著不同?为什么初始水平相近的员工,他们日后的职场发展快慢和绩效优劣,存在着巨大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原因,我发现就在于习惯。而那些优秀员工,身上普遍都有着这些高效能习惯。

2、生活中我也注重观察身边的高效能人士,读名人传记,那些成就非凡、优秀卓越的人身上,也都普遍有着这些习惯。

3、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我也注重去实践,这些习惯确实能让我成长速度更快、达成更多目标和结果。

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一句名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

前面5个偏工作场景,后5个偏生活场景,但也不绝对,有些习惯是工作和生活通用的,比如计划,专注,复盘。

每一个展开来讲都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限于篇幅,本文来重点分享每个习惯的核心要领:

1、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包括了规划和计划,练就以终为始的思维,站在现在看未来,把未来带到现在,这样就可以通过现在的行为对未来产生控制。

规划重在设定方向和决策,比如人生目标是什么、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什么事对我更重要等。

计划则更具体,针对某一个目标我要怎么达成、通过哪些路径、包括哪些步骤等。

计划的核心要素至少要包括3W(What什么任务、Who谁来做、When什么时候达成),如果更具体一点,还要包括How怎么做、Where在哪做等等。

很多人可能会把目标和计划混淆,目标是目的地,计划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举个小栗子,你想在五一假期去某个地方玩,这是目标,计划则是:哪天要订机票、订酒店、查攻略、准备行李这些具体事情。

2、专注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娱乐至死,很多人都染上了“手机瘾”,注意力在各种令人兴奋的干扰中分崩离析。当你需要深度专注地进行一项费脑力的工作时,你突然发现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忍不住分心去干点别的事,于是很多重要的事不断被拖延,总是拿不出手像样的结果,心中充满懊悔又难以自拔。

这样的痛苦你经历过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专注力是一项需要经常进行刻意练习才能掌握的能力,如果经常处在分心干扰中,这项武功会逐渐废掉,《深度工作》把这种情况称为”心智残疾“。

那么如何训练呢?就是每天有意识地让自己离开手机一段时间,用来进行深度思考或工作,增加抵抗干扰诱惑和分心冲动的能力。很好用的一个方法是在固定时间段,断开网络、远离手机,做些读书、整理笔记、写文章等静心事情;外出时也随身携带书纸笔,一旦有了碎片时间就翻开书,或拿出纸笔写点什么,而不是打开手机。经常训练,对专注力的提升效果很好,这是经过我自己和很多学员们实践过的方法,你也可以试试。

关于专注力的提升,我的课程里有一整套的系统方法,学员们都觉得很受益,以后有机会再来分享更多。

3、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脑的功能不是低级的存储器,而是更为高级的中央处理器,是用来思考的。所以,记忆的事就交给外部存储器,即笔记。

关于如何记笔记,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多年的实践,我也总结了一整套的系统方法。本文来分享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两步动作:随时记录,定期整理。

随时记录不讲究格式、工具,最好是用纸笔,快速记录,潦草也没关系,自己能看懂就可以。

定期整理则要讲究内容的结构化,目录层级分类和标签都要清晰明确,需要时能快速提取,所以高效搜索功能就很重要。有很多笔记工具可供选择:印象笔记、有道云、幕布等,还可以用思维导图。

4、守时

做到的秘诀就在于这4个字“万事提前”,万事留出提前量,对于时间的预估不要太乐观,以应对突发状况。

说到这里,我来分享一次糗事,我去北京出差,上午十点的航班。由于对早高峰交通不该有的乐观,我按照平时的惯例提前两小时出门,结果等了一小时也没打到车,眼睁睁误了航班,导致后续的会议等工作安排全部乱套,在打车赶去机场的路上重新订机票、跟北京那边各种协调沟通等等,简直就是人在囧途。

大家也可以去回顾一下,以往迟到的经历,很多是不是都是由于过于乐观,预留时间不足造成的。

5、确认

我平时经常观察到这样的情况:说的人只管自己说,说完了不管对方听得怎样,缺少确认环节,没有形成沟通的闭环。

那要怎么形成沟通的闭环呢?双方都必需有确认。A说,这个事儿我说完了,您听明白了吗?B说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您看对吗?或者说这里我有个疑问,您再解释下,等等。

我的团队里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某团队成员负责召开会议,需要美国两个同事参会,于是他发了会议通知,没收到回复,他就默认为对方同意参加。但到了开会那天,美国同事一个上会的都没有,最后只能导致会议改期,降低了工作效率。

养成确认的习惯,不仅提高效率,还能避免误会,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团队协作。

这五个习惯你有吗?你打算养成哪些习惯呢?本文对你有帮助吗?欢迎在留言区聊聊哦,下篇来分享另外五个习惯。

#职场必备技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bing120.net/bxbzl/9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