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验诊断

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7451.html

备注:

本文参考的指南/共识已有新版,小编也会尽快上新。

“慢淋”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形态学上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等淋巴组织的侵袭。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指该类肿瘤性淋巴细胞主要在淋巴结、脾脏等淋巴组织浸润而没有明显累及外周血和骨髓。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认为,CLL和SLL是同一生物学实体,无本质区别。但SLL发生率明显低于CLL且疾病晚期主要以CLL形式存在。

根据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慢淋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换句话说,WHO并不认为存在T-CLL)。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CLL在欧美各国发病率高,约占白血病的25%,在我国较少见,仅占白血病的5%以下。本病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男性,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以后有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等。较为突出的体征是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及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有皮肤病变,晚期有贫血和出血表现。CLL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可合并AIHA、ITP等疾病。患者因正常Ig的产生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是常见的死因。该病异质性强,病程长短不一,短至1~2年,长至5~10年,甚至终生无需治疗而不影响生存。

血象:

白细胞增高常为最早诊断线索,一般可达(30~)×10^9/L,分类淋巴细胞增多,晚期可达90%以上,B淋巴细胞绝对值≥5x10^9/L,形态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与正常的成熟小淋巴细胞难以区别,细胞体积小、染色质浓集、无核仁、胞浆少、核浆比例高。不典型细胞包括幼稚淋巴细胞、细胞核有切迹的细胞核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的成熟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约为成熟淋巴细胞的2倍大小,核呈圆形,可见切迹,染色质中等浓染,核仁大而明显,核质与核仁发育不同步,胞浆轻度嗜碱性。血片中篮状细胞(退化细胞/涂抹细胞)明显增多是CLL特点之一。

RBC和PLT早期多为正常,晚期可减低。约10%~20%的患者可并发AIHA,此时贫血加重,可有Ret增多。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占40%以上,甚至高达90%,细胞大小/形态基本上与外周血一致,原淋和幼淋细胞较少见,通常<5%。成熟RBC形态染色大致正常。发生溶血时,幼红细胞可显著增生,易见篮状细胞(退化细胞/涂抹细胞)。

细胞化学染色:

糖原染色(PAS)淋巴细胞多呈红色粗颗粒状阳性反应,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可呈阴性或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可被酒石酸抑制;NAP积分往往增高。

免疫表型:

详见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

细胞遗传学:

80%以上的CLL有克隆性遗传学异常,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包括13q-、+12、11q-、17p-等。正常核型提示预后较好,而17p-、11q-和复杂核型均提示预后不良,单独出现13q-者预后较好。核型演变不多见,一旦发生提示预后不良。

诊断:

(1)CLL: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

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e9/L;B淋巴细胞5×10e9/L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

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

(2)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特征:

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

②无血细胞减少;

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e9/L。

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AnnArbor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

(3)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是指健康个体外周血存在低水平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

诊断标准:

①B细胞克隆性异常;

②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e9/L;

③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所有淋巴结长径均1.5cm);

④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⑤无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的其他临床症状。

根据免疫表型分为三型:CLL表型、不典型CLL表型和非CLL表型。对于后二者需全面检查,如影像学、骨髓活检等,以排除白血病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2.分期及预后:

CL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10年,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呈高度异质性。性别、年龄、体能状态、伴随疾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倍增时间,以及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胸苷激酶1(TK1)等临床和实验指标是重要的传统预后因素。而临床上评估预后最常使用Rai和Binet两种临床分期系统(表1)。

鉴别诊断:

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典型的淋巴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大多数CLL患者容易诊断,但尚需与其他疾病,特别是其他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相鉴别。根据CLL免疫表型积分系统(CD5+、CD23+、FMC7-、sIgdim、CD22/CD79bdim/-各积1分;CD5-、CD23-、FMC7+、sIgmoderate/bright、CD22/CD79bmoderate/bright各积0分),CLL的积分为4~5,其他B-CLPD为0~2分。积分4分的患者特别需要结合淋巴结、脾脏、骨髓组织细胞学及遗传学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具体参照《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版)》[中华血液学杂志,,35(4):-]。

也可以戳右边访问: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年版)

参考资料

1、临床血液学检验(第5版),王建中,许文荣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2、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第4版),周小鸽陈辉树主译,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4):-.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10):-.

以后,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bing120.net/bxbfl/8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